談「改變」與「應變」

文/林秘書長榮彬

大環境的「變遷」,在其領域下不同層面的「個別處境」都會有所「改變」,也必須有所「應變」。前不久的金融大海嘯就是最顯著的例子,其所造成的連鎖反應,已使得全球景氣急速滑落,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倖免。這種說來就來的「轉變」,要如何去「應變」,就成了必須認真思考的課題。至於一般人的感受或許還不是那麼急迫的「地球暖化」,可能危及人類生存的問題,在全球性「節能減碳」的趨勢下,日常生活方式勢必有一連串的「改變」,當然也要有所調適。

有些「改變」,並不是想變就可以變,更不能說變就變。因為牽一髮而動全身,必須設想周全,要有完善的配套措施。主動「改變」或被動「改變」,「應變」的作為不盡相同,大體而言,以下幾點可以作一般的參考:

■把握時機:要以敏銳的觀察力和高度的警覺心「洞燭機先」、「臨機應變」、「當機立斷」。不可「反應遲鈍」、「優柔寡斷」、「錯失良機」。要在最適當的時間點上做出最正確的反應。簡單地說,就是要「機智」、「機警」、「機敏」、「機變」。

■做好準備:世事多變化,天有不測風雲,要「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有備無患」。更要有「不怕一萬,只怕萬一」的打算。本會陳理事長常常引用「好天要存雨來糧」這句話,就是最深入淺出的道理。

■積極應對:「改變」之來,要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消極的「應付」、「拖延」、「遷就」、「敷衍」,甚或「保守」、「抵制」、「抗拒」,想要「以不變應萬變」,走到「窮途末路」,還以為「窮則變,變則通」,結果必然是「窮於應變」,是行不通的。

■調整心態:改變環境,先改變心境;改變別人,先改變自己,不滿現狀、滿腹委屈、見異思遷、喜新厭舊、不安於位,總是變來變去、反覆無常的人,終究都會在「改變」中成為「受害者」而不是「受益者」。

■提昇能力:「應變」能力是多方面的,單就職場的「應變」而言,過去人們常說「一技在身,不怕沒飯吃」、「天生我才必有所用」、「一枝草,一點露」、「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這些話固然有其道理。然而,在競爭激烈而又多元的職場環境下,縱使有一技之長者,未必就有容身之處。培養第二專長,盡可能具備「多技之長」,擁有「多證在身」將是提昇職場「應變」能力的萬全之策。

任何「改變」,過程中不免會有「變數」,事先的「計劃」可能永遠趕不上「變化」,結果是「變好」或「變壞」,很難預作斷言。加以利害關係的衝突,甲方認為「變好」的,乙方也許認為是「變壞」了。無論是「變好」或「變壞」,都要「通權達變」,妥為「因應」、「回應」或「對應」。這也是「萬變不離其宗」的道理。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