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農業充滿生機

文/林秘書長榮彬

受命擔任OISCA中華民國總會秘書長,首次和會友們面對面交換意見,是在八月二十五日主持「2009年度赴日研習有機農業、休閒農園經營管理活動」的行前說明會。團員們最關心的是行程安排和每一個人的分工,我也提醒大家要注意H1N1流感的防疫措施。此時,腦海裡卻突然浮現自己青少年時期就讀省立台中示範農校時農場實習的景像,對後來沒有機會學以致用,似乎還有一絲絲的遺憾,也很想藉著在OISCA和會友們的互動,找回對農業的舊日情懷。

首先,引起我高度興趣的,就是有機農業相關的課題。從本會發行的OISCA中華季刊相關報導中,我不但分享了很多會友經營有機農業卓然有成的案例,對行政院農委會多年來委由本會選派農村青年赴日本觀摩研習有機農業所獲致的成效,印象尤其深刻。在此之前,我對有機農業直覺的反應,只是可以買到以有機肥料栽培,不含農藥,無害身體健康的農產品。然而,接觸相關論述的文章越多,就越覺得有機農業在一般的認知和實際的效益上仍然有很大的落差;立場不同的人,對有機農業的期待也不盡相同,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也正因為如此,才需要有更多的討論和溝通。

自然保育界富有實務經驗的學者彭國棟先生,在所著「自然保育概論」當中,提到「有機農業與自然保育」,就明白指出:「發展有機農業的核心價值,不僅在維護人類健康,更重要的是維持全球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系的穩定平衡。」

從網路上的「好文分享」,本會同仁幫我摘錄了清華大學彭明輝先生關於「有機農業與農村」文中,很值得參考的兩段內容:「從經濟觀點看,有機農業是台灣農業再振興的主要契機,有機農業必須要靠生物多樣性來避免病蟲害,增加地利(力)與產量,因此不適合大面積,單一作物的機械化耕作。這也提供台灣農業對抗美國與大陸廉價劣質農作的機會。此外,有機農產品不能使用防腐劑,無法長途運輸,因此有助於「在地生產,在地消費」的原則,從而提供它抵抗外來農產品的能力」。然而,「部分關心農民的農運幹部只關心農民的收入,看不到其他面向。因此從「比較生產效益」的觀點提出將台灣農產品少樣化,單挑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大量生產,而沒有警覺到這對農村生態、永續與文化可能有巨大的衝擊與傷害」。上述論點,確實仁智互見,都有助於吾人對有機農業的認知。

為使有機農業能在國內蓬勃發展,有機農產品能獲得消費大眾的喜愛與信賴,政府有關部門早已建立有機農產品的驗證制度與體系,來規範生產者的栽培與管理過程。如何加強宣導,落實執行,將是生產者、銷售者和消費者三方面能否互信、互惠,同蒙其利的關鍵。至於說從不同立場,對有機農業有不同面向思考的意見,如能充分交流溝通,凝聚共識,也必能同享有機農業永續經營,充滿生機的美好前景。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