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碳森活綠動99

~臺北宅森林市民植樹活動
文/取自本會團體會員台北市錫瑠環境綠化基金會網頁

一、前言地球之所以能提供人類持續生存所需,是靠漫長地質年代中所建立的密織生命網絡;百年來,隨著地球物理化學現象發生快速的變遷,人類開發取用活動的擴張,地球上的多樣性生命亦快速喪失;人口往最友善人類却是自然之翻轉的都市集中,當然自然生態環境日益惡化之首要元兇就是人類本身,如何遏止全球暖化已是必須劍及履及之生存要務。城市的綠色基礎設施是環境品質的指標,其對空氣、水、能源及大眾健康的利益(生態系服務)是由健康的樹木與適當比例的灌叢、開放空間及土壤綠覆率,經歷長期環境壓力試鍊,透過有機、無機因子平衡的水土保持活體所免費創造的功能;植物不但補償了對雨水的管理,過濾空氣及水中惱人的硫及氮污染物等,且涼爽、隔絕面對極端溫度所需的高投資成本設施,抑制碳化及改善環境的美感,更是動物的棲息地。樹木改善環境品質及保存能源的作為甚大,茂密的枝葉可吸收噪音,吸附車輛廢氣與塵土,寧靜的樹林和乾淨的空氣讓人的心靈趨於平靜,植物也能消解視覺疲勞,樹冠能阻擋炎熱的陽光,藉葉片蒸發蒸散水份的作用調節氣溫,有樹木遮蔭的房舍比沒有者節省能源,可減少雨水的能量及降低洪水與排水溝之尖峰流量,並提供由微生物至大型動物的生存棲息所,這些功用在山坡地上尤其明顯。

二、植樹節之時代意義藉著自然科學對物界的了解,人類得以認清物我關係的真實情況,人類衣食住行無不直接、間接取自於植物,連身上的細胞都是由植物打造而成,故地球是一個植物星球,海、陸、空甚至人體內都分布著總種數超過50萬種的植物,當其在各自的地區進行光合作用時,由二氧化碳中析出的氧使動物維持無盡活躍的生存成為事實,否則單憑自然界中化學分解出的氧,對生物界無異杯水車薪;植物讓得天獨厚的人類擁有最佳、適宜的生存環境。根據對北美兒童的調查,有37﹪選擇樹木為環境中他們最喜愛的部分,種樹這簡單的行動能是他們照料在自然中某樣有一天將長得比他們高,且活得比他們久之事物的首次機會,為兒童傳遞一個關於保護地球甚至是在我們文明當中,樹林他們的角色之強大訊息;同時也提供父母與祖父母花一些有品質的時間陪子女與孫子女,說樹木對清淨空氣之需要,為當地野生物提供自然棲地,甚至能有助於儲碳以減緩全球暖化之事實的良機。植樹是減少管理城市基礎設施成本之資產,植樹節的現代意義不僅在於喚起民眾對樹木的情感,讓民眾體會造林與保林的重要性,進而了解綠色基礎設施相對於灰色基礎設施的調適功能,在面臨全球氣候變遷的議題下,更扮演著宣導綠色基礎設施,降低二氧化碳濃度的重要角色;座落於城市基礎設施脈絡中,樹木的種植與照顧通常是由官員或專家來做,但是若將全市當成一個整體來看,樹木是能為居民提供服務的公共設施,而愛樹護樹的居民能是維護管理樹木的費用,提倡鼓勵社區團體及城市領導人植樹,有助於讓市民認知植樹及維護樹木對城市的利益,並鼓勵他們採取行動幫助建構城市的綠色基礎設施。

三、植樹地點的選擇建構與維持健康的綠色基礎設施是一個挑戰,除保育山坡地原有森林外,利用改造公園、道路、人行道、學校、建築基地時將其自然覆蓋度提高外,將已拆除建物、荒廢及尚未開發之地區改成臨時性綠地,或在屋頂加以綠化,都是現代都市常用以提高城市綠覆率的方式;但在台北這個高度水泥叢林的城市中,要找到大面積之植樹地點並不容易;因此最近幾年的植樹節,市政府都選擇曾被破壞的山坡地,利用活動時動員市民造林綠化,且頗有成效。今年(2010虎年)植樹節在台北市政府大地工程處的籌備下,邀請相關單位、市民朋友們共襄盛舉,到劍南路山坡地保護區原有違建拆除後,完成水土保持整治工程之處舉行活動,除強化臺北市的綠色基礎設施,提供市民安全無虞的生活環境外,營造臺北成為低碳城市,以行動支持坡地復育、水土保持、造林輔育,也有讓市民至此台北市的新景點走春且健身的目的。此次活動除關懷劍南山山坡地恢復的狀況外,由於將來此一園區會由蝶會加以認養,亦著重在該地種植誘蝶植物,以期除提昇市民保育防災的生態綠化教育觀念外,亦配合台北市營造成為低碳城市的方向,強化綠色基礎設施之建構;為歡迎市民朋友們3月13日的熱情參與,除致贈參與者植樹節的紀念品外,林務局亦在現場分送可回家「宅森林」之桂花、杜鵑、茶花等樹苗(以上皆數量有限,送完為止),蝶會亦在現場介紹誘蝶植物,市民植樹活動以行動支持坡地復育、水土保持、造林輔育,為生態臺北城注入生命活氧。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