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求良師

文/許教授文富

自古以來,中國人日常生活中的人文道德規範與生活習俗,皆受儒家思想的影響,代代傳承;日本早期的武士道精神以及近代明治天皇的「教育勅語」詔書等⋯也都是「修身」內涵的具體啟示,也影響日本人之為人處事態度。但不論中國古代聖賢的教誨或日本的教育勅語,對現代人來說,都很難體會,不易身體力行,也就是說,知易行難,只能當作理想追求。

最近我在「財團法人蒲公英希望基金會」出版的九月號「希望月刊」發現一篇短文,題目是「Finding your mentor」,感到相當有意義,讀起來很輕鬆,知易行亦易,人人可做到,可以作為我們日常生活的為人準則,茲借來轉知各位參考,算是讀書心得分享。

Mentor一字,按Random House Dictionary的解釋為「Wise and trusted counselor」,亦即智慧與可信賴的指導者,或稱「良師」之意。惟作者再用mentor這個字的每一個字母當作字首,另找出代表待人處世作法的六個形容詞字,也就是大家尋求的良師,以此勉勵大家,希望身體力行。內容為:

M: Modest 謙虛的
E: Enthusiastic 熱情的、熱心的
N: Natural 自然的、純真的
T: Thankful 感恩的
O: Open minded 心胸開闊、無偏見的
R: Renewable 可更新的、可再生的

總之,Mentor的意涵是說,做人要謙虛、純真、熱情;處事要公正無私、不要有偏見,並常懷感恩之心。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