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森林年的聯想

文/編輯室

為了響應聯合國將2011年定為國際森林年,全球各地陸續舉辦了相關活動或召開國際性的會議,來強調植樹護林的重要。OISCA國際總部發行的月刊,也在2011年4月的期刊以「特集」報導了OISCA成立50年來,在日本國內外推動植樹造林的具體作為和未來的展望,其中若干訊息,頗能引發聯想,本刊特予摘譯轉述,藉供參攷。

日本是世界有數的森林大國之一,國土面積有三分之二是森林,其中四成,是以木材生產為目的的人工林。由於管理成本偏高,價格較低的國外木材大量輸入,致使人工林疏於間伐,林木密集,缺少陽光照射,不僅樹幹細小,樹根無法深入土壤,遇有豪雨,每易崩塌成災。加以造林業者後繼無人,林業荒廢日趨嚴重。オイスカ乃有別於協助國外造林的運作模式,本於「植之、育之、用之、再植之」的認知,在日本國內力倡「森林循環再生」的訴求,結合地方自治團體和相關企業,積極推動森林的間伐和除伐,並且「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的接受遊戲業者的支援,以國內間伐木材製成積木,在全國各地舉辦「森のつみ木廣場」活動,希望透過親子共同參與的堆積木遊戲,引發對「積木的故鄉」—森林關愛之情,大家一起來重視日本國內林業的發展。

OISCA自1991年從菲律賓開始推展的「子供の森」(兒童植樹)計畫,乃緣於1980年代オイスカ推動新世代年輕人共同參與的ラブグリーン(love green)綠化活動,進一步加以擴大。20年來,已經在27個國家或地區展開。活動初期由當時的兒童栽植的樹苗,如今已成長到可以向新生兒童傳述森林的功能。從「親自動手」、「直接觸摸」中,感受森林的恩惠,不僅培育兒童「愛護自然」、「重視綠化」的體認,在其長大成人之後,更能將難以忘懷的經驗,化為實際行動,世世代代傳承下去。不僅培育了森林,也培育了兒童。

根據聯合國農糧組織(FAO)2010年10月發表的「世界森林資源評價」報告書披露, 目前全球森林面積約有40億ha,平均每年約消失520萬ha,較1900至2000年,平均每年約消失830萬ha,已有降低趨勢。森林消失最快速的地區首推南美洲和非洲,亞洲則是近10年來唯一有森林面積增加的地區,其主要原因為中國大陸大規模的「新規植林」,在原來沒有森林的土地上植樹的「人工林」面積,每年約有500ha的增加,可是,原生林的面積在近10年內也相對有0.4%的減少。尤其是南亞和東南亞熱帶雨林顯著的喪失,已經造成許多賴以維生的動植物面臨滅絕的危機。

「特集」中,在一片樹葉上簡明扼要的列舉出森林多方面的機能,頗具啟發性,本刊特以原文放大轉載,以饗讀者。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