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保育與綠色農業

文/陳希煌(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過去四十年來,OISCA推動「樹人、樹木、植愛心」運動,不僅對中小學生給予「綠色運動」的教育,也對社會產生維護環境的影響,提醒大家對環境保護的注意。

人類經濟社會的進步,是由科技發展所帶動。人類的科技發展,一方面用於提升作業效率,強化資源利用;另一方面可創新發明,創造科技水準的快速循環發展,促成產業不斷的成長。但是以往人類缺乏經濟發展的環境成本觀念,經濟發展對資源不斷地擴張需求,而工農產業在科技負面的運作下,破壞生態環境,導致今日生態環境破壞的嚴重性,也由於人類利用自然資源,破壞自然資源,使得自然資源不能永續利用。

國際觀察曾經發出警告,他們指出「隨著地球生產力達於極限,土地與水資源的品質愈來愈低劣,影響農業永續發展。」所以他們也預測糧食問題將成為21世紀國際經濟問題的中心,我們必須要有未來農業與環境保育問題重要性的認知。

農業不只是糧食生產,同時也關係到生態維護與環境美化問題。農業部門面對知識爆炸、環境惡化、以及經濟體系無國界的觀念形成,農業發展的願景在永續經營的前提下,農業應思考能成為運用先進科技,也能維護生物多樣性發展的綠色農業。

由於生態環境危機的出現,永續發展的觀念也逐漸形成,我們在利用經濟資源的時候,也應該注意維護生態的平衡與安全,新技術的研發與應用,都必須兼顧經濟利益與生態平衡,未來的產業發展應該走出過去以賺取利潤為主的產業,轉型為運用各種科技知識與文化知識去開發知識經濟發展,以體現經濟與生態雙重目的的產業發展。專家告訴我們,要推動經濟與生態平衡的發展,生物科技將是帶動新時代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科技。

農業運用生物科技,可以消除化學肥料與農藥的負面作用。生態專家曾說明利用「有益微生物羣」作用於農業,在高密度與抗氧化作用的生物特性自然運作下,可改良土壤增進農業生產並提高品質;有效處理殘渣廢棄物,製造高品質飼料,有利於優質畜牧生產;運用「有益微生物羣」可淨化河川、湖泊、海洋等水資源,有助於漁業發展;再者,利用「微生物羣」在土壤中活動,可創造樹木存活的絕佳環境,讓樹木生氣盎然,有助於綠色環境的維護。

面對氣候變遷與生態的劇烈變化,人類生存的生態系統受到衝擊,人類永續生存受到考驗。綠色農業是維護生態安全的重要產業,「有益微生物羣」的運作以維護生態環境保育,則是今後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我們應該全面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育工作,發展有機農業,建構人文、產業、及生態兼備的新世紀農業。

生活的均衡,生態的均衡都關係到自然資源的循環利用,因此就永續農業而言,應該田間生產與環保並重,產、製、銷鏈生物科技化,以建立一個既重視環保也重視生產效率的現代化農業。任何進步的演進,必須不放棄優良的傳統與生態環境的維護,前者向祖先負責,後者向子孫負責。我們應該加強青少年的綠色教育,使他們認知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育的重要性,產生承先啟後承擔永續發展的責任心。

欣逢OISCA成立40周年紀念,在此祝賀OISCA 40周年慶,並祝福OISCA的理念順利發揚進展。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